一、甩掛運輸的優點與問題
甩掛運輸的精髓在于靈活的“甩”和“掛”,這樣節省了牽引車和司機不必要的等待時間,通過一個牽引車配備多個掛車的方式,減少牽引車的購置費用、運行費用和駕駛員成本,緩解道路交通壓力。同時有利于促進物流行業的改革,使整個物流行業向著更加高效的方向發展。在甩掛運輸的操作流程中,最重要的是貨源的組織和車輛調度,最大化的減少牽引車的停歇時間,提高其運輸效率(見圖1)。
可見,甩掛運輸的根本目的是減少牽引車在裝貨環節和卸貨環節的停歇時間,從而增加牽引車的純有效運行時間,提高車輛工作時間利用率,提高車輛運輸生產率和企業的經濟效益。這一原理也是評價運營績效的核心原則,即為客戶達到降本增效的目標。
在車輛運行的過程中,目的地的掛車要進行裝貨作業,這樣能保證車輛在到達目的地后,甩上掛車即刻出發,避免車輛因等貨造成車輛耗時、人員成本增加,影響運營效率。這一原理則是甩掛運輸的核心管理原則,即只有在范圍內的資源調度與運力匹配,才有可能實現上述的降本增效目標。
目前,我國甩掛運輸的痛點問題較多,屬于系統性的問題,表現在:
1)運輸企業角度看,貨運企業集約程度低,難以有效整合運力、貨源、信息等運輸資源,企業管理水平低,物流信息化和運輸智能化管理的基礎薄弱;
2)在設施設備方面,基礎設施落后、車輛制造標準滯后,牽引車與掛車之間缺乏統一標準,難以匹配;
3)在法規制度方面,存在車輛管理問題(如半掛車是否屬于機動車,定義尚不明確),海關監管問題(如不允許牽引車、半掛車分離);
4)在信息化方面,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共享不到位。
5)半掛車保險問題。按照現行的保險制度,甩掛運輸的牽引車和掛車須分開投保,且掛車要獨立承擔風險責任,容易混淆了事故主體,由于掛車自身沒有動力,需要牽引車拖帶行駛,因此發生交通事故后掛車不應該承擔事故責任。
6)車輛的報廢制度不合理。由于甩掛運輸一車多掛,牽引車配備的所有掛車行駛時間的總和等于牽引車的行駛時間。正是因為甩掛運輸“一頭多掛”、掛車輪流上路,使得掛車的使用壽命比牽引車的長。而目前掛車的使用年限也是按照普通貨車的標準(即10年)來計算的,這種“一刀切”的車輛報廢制度不符合資源節約的原則,也增加了企業的負擔。
7)海關監管制度問題。海關監管制度方面,由于以牽引車頭作為白卡發放對象的模式尚未改變,不利于甩掛運輸的發展。
8)掛車所有權問題。當一個單位的牽引車甩掛本單位的掛車時,不存在掛車歸屬和所有權問題。但甩掛運輸不僅要甩掛本單位的掛車,還要甩掛其他單位的掛車,造成運輸周轉過程中牽引車掛車所有權不同,以及空載掛車返還所屬單位等問題。
我國物流業存在區域化、行政化等分散化的特點,缺少全國性、市場占有率高的大型物流公司。那么,要對散小的運力進行整合,平臺化是目前的可行方案之一。建立公共掛車資源池是分時租賃的“需求-供給”匹配方案。在運輸設備標準化的基礎上,以智能化的調度、匹配,達到一頭多掛的牽引車掛車匹配,實現“掛停車不停”的高效運轉模式。
智能掛車調度平臺,是通過定位技術、運行軌跡、數據采集和智能預警等車聯網技術的,對裝備進行智能化管理。平臺實現車貨匹配、交易促成和運費結算的閉環模式:
1)牽引車和掛(廂)車經營單位將GPS車載終端和RFID電子標簽安裝在車輛上,并在信息平臺進行登記。
2)牽引車拖帶掛(廂)車出發時,信息平臺通過RFID讀寫器和GPS車載終端自動記錄出發時間、出發地點、拖掛情況等信息,并利用GPS車載終端進行途實時監控。
3)車輛到達目的地后,信息平臺自動記錄到達時間、停放位置等信息。
4)運輸經營單位可利用該信息平臺實時查看輛的地理位置和狀態以及是否可供使用等信息。
5)信息平臺可實現循環甩掛的智能化調度。事先計算好某閉合循環回路后,通知各裝卸點準備一定數量的周轉集裝箱或掛車,當牽引車到達個裝卸點后,甩下所帶集裝箱或掛車,裝(掛)上先準備好的集裝箱或掛車繼續行駛。
6)信息平臺具有車輛到達預警功能。貨場可根據信息,預先進行貨物裝卸,縮短牽引車的等待時間,提高作業效率。
打造公共、獨立、開放的甩掛運輸資源服務平臺,并結合“互聯網+”物流裝備的分時租賃理念(共享經濟),并在較大范圍內對掛車集裝箱等甩掛運輸設備的通借通還,在貨源充足的情況下,可以實現物流裝備資源高效、綠色、安全運營。
三、發展對策
根據市場的最新發展,提出以下對策。
1)解決設備的通用性問題。區域甩掛運輸首先要保證牽引車與掛車快速、正確、安全地甩開和掛上,還要考慮各種牽引車、掛車有統一的技術標準和參數。因此要盡快制訂與國際接軌的牽引車與掛車連接技術標準,確保牽引車、掛車的牽引鞍座通用性,方便實現甩掛,同時還要考慮制動氣管連接的通用性和可操作性。
2)提升平臺的專業化服務能力。在集裝箱物流運營中心可延伸物流增值服務,開展倉儲、加工、配送等相關業務;提供集裝箱車輛6s服務(修理、配件、買車、賣車、保險、加油),降低車輛運營成本;建立業務管理中心(信息、業務、服務);開展專業化司機培訓、聘用、考核、信用管理、作業規范。
3)推動內陸“無水港”發展,拓展港口腹地。將客戶區域集裝箱物流運營中心與“無水港”聯動建設或一體化建設,可以直接推動內陸港建設,降低運價水平,提高服務能力。
4)推動區域性物流運作的整合和發展,推動區域性物流的配送和合作。
5)合理規劃運營。加大市場宣傳和政策扶持力度,充分發掘轄區內適宜開展甩掛運輸的運輸企業和貨運站場情況,及其主要貨物種類的流量、流向和運輸組織現狀。參照甩掛運輸的四種典型運作模式,合理組織,選擇管理規范、質量信譽優良、有穩定甩掛運輸業務需求,站場設施條件合格的企業開展甩掛試點,以點帶面,逐步推進。
6)建立協調溝通渠道,解決發展障礙。加快政府與企業兩級甩掛運輸組織領導機構建設,組成包括交通、發改委、公安、海關、保監會等部門共同參與的甩掛運輸領導小組,通過協商會辦等形式先行開放面向試點企業的“綠色通道”政策,解決阻礙甩掛運輸發展的政策問題。
7)建立適合甩掛運輸特點的保險制度,逐步調整當前牽引車與掛車均需要單獨投保的交強險和商業險制度,實行以牽引車為主體、掛車(包括集裝箱半掛車和其他廂式、罐式專用半掛車)只投財產險的保險政策。
8)解決車輛報廢制度,由交通管理部門、交警部門聯合對牽引車、掛車進行安全檢測,每年1次,只要掛車檢驗合格且通過年審,就應該允許其長期使用。
9)加強政策扶持,打造龍頭企業。建議政府有關部門積極落實面向試點企業的政策扶持,引導企業使用統一技術標準,實現信息共享,對采用先進信息管理設備及管理模式的試點企業予以資金扶持等。
參考文獻:
建設全國智能網絡循環甩掛網,傳化公路袋鼠如何破解甩掛運輸難題?億歐李鵬,2018
公共掛車池+分時租賃+智能掛車、東方驛站要打造甩掛運輸資源服務平臺獵云網,2018
共享經濟下甩掛運輸模式探究,孫慧敏、張麗萍、趙萬婷、宋曉晨;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