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伊始,由聚光科技大氣環境子事業部總經理林磊主持開幕并發表致辭,對各位專家、學者和朋友的到來表示感謝和歡迎,正式拉開本次研討會的序幕!
接下來由來自南開大學的馮銀廠教授首先發表題為《大氣污染解析技術發展與應用》的報告,介紹源解析技術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同時指出當前源解析技術還存在的問題。馮老師精彩的報告贏得現場陣陣掌聲,也讓大家深受啟發!
接下來由來自南開大學的馮銀廠教授首先發表題為《大氣污染解析技術發展與應用》的報告,介紹源解析技術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同時指出當前源解析技術還存在的問題。馮老師精彩的報告贏得現場陣陣掌聲,也讓大家深受啟發!
來自華東理工大學的修光利教授發表了題為《VOCs管控政策與控制的挑戰》的主題報告。修老師針對近年臭氧污染日益突出的問題,介紹了國家近幾年出臺的多項針對VOCs進行有效管控的重要政策,并以上海市VOCs治理歷程為例,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
來自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的陳進生研究員以海西城市群為例分析了大氣臭氧的污染特征、來源與形成機制,為我們研究沿海城市臭氧的污染與來源解析帶來重要啟發。
北京大學的郭松研究員作了題為《生活方式源排放對二次有機氣溶膠和臭氧貢獻研究》的報告,該研究分析表明生活方式源排放對二次氣溶膠和臭氧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來自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的高級工程師高松和大氣特聘專家林長青出席并作報告。高松針對上海市典型行業VOCs排放源譜特征做分析,研究發現定性半定量物種VOC的存在不容忽視,表現在使排放濃度增加和使組分構成發生變化。
北京城市氣象研究院的馬志強研究員發表了《京津地區過氧乙酰硝酸酯(PAN)觀測與模擬》的主題報告(研究中所用設備為聚光科技自產大氣PANs在線監測系統),報告通過對比指出冬季PAN和PM2.5存在良好的正相關,且外來傳輸是PAN濃度積累的重要因素。馬老師關于PAN的分析研究對上甸子地區臭氧與顆粒物協同監測和PAN的外來傳輸管控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研討會的開展依托了“海南省大氣復合污染綜合來源解析示范項目”,與會專家中,來自海南省環科院的謝文晶為大家介紹了該示范項目的研究現狀及進展。該項目通過在海南重點城市(海口市、三亞市)和五指山背景站建立光化學污染和顆粒物源解析在線監測系統,全面分析掌握海南省大氣PM2.5和O3復合污染特征規律及其來源,為推進海南省大氣復合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提供科技支撐。
針對我國面臨的大氣PM2.5和O3復合污染問題,來自聚光科技的幾位工程師向大家分享了我司的監測服務方案及優秀項目經驗。
創新合作,發展共贏”——大氣污染防治既是攻堅戰,亦是持久戰。通過本次研討會,與會專家和嘉賓就大氣污染防治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以及重難點問題進行分享和討論,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建言獻策。群英薈萃,智聚光華,聚光科技將凝聚更多智慧和力量,砥礪前行,助力大氣污染監測和精細化管控由科學走向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