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電子信息行業分會展覽二處副處長秦壘為本次活動致開場詞,來自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經濟學博士陳金橋先生,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產品與裝備可靠性工程(深圳)研究中心王文利先生發表了精彩演講,現場出席高層共同深度探討5G時代下的電子制造業發展趨勢,分享前瞻技術資訊與先進理念。
陳金橋:5G驅動新產業應用 打造電子制造新藍海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經濟學博士陳金橋先生率先登臺,對5G驅動下的制造市場和互聯網市場發展前景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陳博士首先介紹了5G技術在全球的發展現狀,美韓致力搶奪全球5G商用首發,后續有14個國家地區的29家運營商開始提供5G網絡。而中國的5G產業已實現低頻系統全球領先,但在高頻系統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仍有一定差距,未來發展任重而道遠。
談到5G背景下的新產業新應用,陳博士認為,視頻直播、遠程醫療會診等行業場景前景廣大,VR/AR、無人機作為5G基礎業務則應用廣泛,另外部分垂直行業場景需要專用5G終端來滿足其特殊需求,這三大領域將成為5G行業終端拓展的新藍海。同時,目前5G行業融合應用仍處于初期培育階段,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等重點行業模式仍處于探索之中,需要加快推進行業標準建立,發展更加多元的移動場景,將互聯網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加速推進制造業升級發展和新產業環節新應用快速興起。
王文利:工業4.0助力 電子制造機遇挑戰并存
隨后上場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產品可靠性(深圳)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王文利先生將話題從5G切換至工業4.0,從不同角度詳細拆解了電子制造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王博士認為,工業4.0意味著生產的智能化、自動化、個性化、前瞻化,其核心是生產模式從大批量制造開始向個性化定制化轉型升級。目前,多品種、小批量電子制造面臨著設計制造矛盾重重、質量管控不到位、隱形成本高、可靠性得不到保證等一系列短板,其根源在于電子制造企業對智能制造模式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制造工藝可靠性的認識不足,并缺乏專業的工藝團隊和完善的工藝平臺。
如何破解當前電子制造不利局面,王博士表示企業必須接受小批量制造模式成為常態的事實,建立低成本、高效率、高可靠的小批量生產模式是解決挑戰的唯一途徑。只有促進傳統制造模式向智能制造模式轉型,實現多品種小批量生產,使用快速響應的柔性生產線,縮短生產周期,提升產品質量,電子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才能獲得長久提升。
在談及如何應對電子制造可靠性挑戰時,王博士通過數據對比說明了當下單一代工模式、單一靠設備盈利模式、單一軟件或硬件模式都難以為繼,把握工業4.0時代,必須有創新的電子制造模式。隨后王博士介紹了產業鏈延伸、嵌入式電子制造(EEMES)、向非電子行業跨界融合、善于利用國家對高新技術行業的技術政策等新模式,并表示電子制造產業與信息技術正在融合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科技創新、產業轉型將是這個共同體的兩大基石。
研討:專家觀眾零距離交流 現場碰撞思維火花
陳博士與王博士兩位大咖的精彩發言,洞察深刻,拋磚引玉。與會的各企業高層也根據其企業特點紛紛發言,全身心投入到后續討論之中,彼此現場分享智慧、碰撞思維火花。
隨著5G的商用化進程不斷地推進,在座專家一致認為5G將帶來智能手機、智能汽車等行業新的增長點。華貝電子總經理戎孔亮先生非常看好5G市場,并表示目前中國在5G/大數據上遙遙領先,新需求將會不斷涌現,從而帶動電子制造行業訂單量上漲,目前中國制造業已具備足夠的競爭優勢搶占市場。中興總工程師劉哲先生則表示,雖然5G帶來的潛在機遇巨大,但由于5G高速傳輸、低延時、大數據等特性,對材料、設備、器件、工藝等的精度、可靠性等將產生新的挑戰。現有的設備是否能滿足5G帶來的變化?從貼片機等設備來說,愛克智慧執行董事黃宏旭先生認為盡管5G產品在生產制造中所需的物料種類將會更多,精度將會更高,但現有的貼片機設備仍可應對未來5G需求。他們也再持續關注可穿戴電源產品的未來趨勢。